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吕建凤的博客

批判批判者的批判者

 
 
 

日志

 
 
 
 

说说常识:世界上不存在“影子央行”这回事  

2017-05-12 10:28:5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任泽平说:【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以及广义基金(包括各类基金、企业年金、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开始扮演类似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向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行”基础货币。
        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而言,其流动性来源不再单纯依赖于中央银行,而是开始依赖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大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
       事实上, 商业银行以及广义基金不可能发行基础货币。
        他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货币以一定报酬率为条件,转移给了较小的商业银行。这不过是央行放出的基础货币在市场上的一种运用形态。如果这也叫发行基础货币,于是把自己的货币转移给较小的商业银行了,就叫做“影子央行”,那么市场上每一个人都是“影子央行”。
        因为市场上的企业与个人都在把自己的货币——而且往往是现金,这应该是真正的基础货币——转移给商业银行,岂不是真正的基础货币发行者?
        其流动性不单纯依赖于中央银行的,又岂止是【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每一个大型商业银行不一样除了央行放出的基础货币以外,还必须在市场上接受其他的流动性来源?比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同业之间的货币借贷、企业与居民的存款,这些都是流动性来源,却都不是来自于中央银行。
        百度上对中央银行的解释是:
        【中央银行是由政府组建的金融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权限。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
        任泽平为了“创造”出【影子央行】这个虚假概念,故意无视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与非营利属性,单单抓住对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这一个现象进行逻辑推演。如果这确实是一个其他经济活动者都没有的行为,或许也说得过去。
        只可惜大型商业银行与广义基金不但没有央行的监管职能,同时他们的货币转移行为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并且转移的货币并不是基础货币——他们不可能对小型商业银行提供现钞,而是自己以在信用活动中获得的派生货币为绝大部分内容的全部货币中的一部分账面货币。
        任泽平如果有一点货币理论知识,应该知道,大型商业银行与广义基金的全部货币内容中,央行放出的基础货币与存量现钞只占极小部分,尤其在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很高的环境下,是如此。因此大型商业银行与广义基金转移给小型商业银行的货币,不应该被定义为“基础货币”。也就不存在它们“发行”基础货币的逻辑依据。
        倒是企业与居民,往往会将自己手中的现钞存入金融机构。与账面货币相比,现钞是相对有限的,应该算是基础货币。
        百度上对于基础货币的解释是:【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也就是说,企业与居民手中的现钞,才是真正的基础货币。如果以向银行提供了基础货币作为定义“影子央行”的依据的话,那么真正应该被称为“影子央行”的,不是大型商业银行与广义基金,而应该是社会公众和企业。
        可是这样的定义绝不是任泽平所需要的。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定义,在逻辑上,市场上的所有经济活动者就都会是“影子央行”了,对他的理论观点的有效性,除了增添笑话以外,别无其他意义。
        作为财经理论工作者,想要在财经理论领域有所建树,企图通过创造新概念来表现自己的思维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应该先把事实与逻辑了解透彻。在这之前的急于表现,往往会为社会增添笑话。公共知识分子们对此应该谨慎一点。
        
  评论这张
 
阅读(54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