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吕建凤的博客

批判批判者的批判者

 
 
 

日志

 
 
 
 

贺雪峰先生没有搞清楚经济增长的逻辑  

2015-05-19 09:19:2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贺雪峰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加速城市化能带动经济增长?说反了》,文章认为,城市化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相反应该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所以,今天的中国不应该对城市化进程【急于求成】。
        首先,我要对贺雪峰文章中的这一个观点表示赞赏:【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权利是他们基本保障和社会保险,他们进城成功了,这个基本保障和社会保险就不重要,而若进城失败,这就成为了他们的底线。基本保障和社会保险作为底线,国家是要保护的,是不能让每个人失去的。正是有此底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在城市经济还不足以接纳过多农民进城的时期,农村土地的彻底私有化,将导致中国社会稳定进步的终结。那种把私有化当做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与经济政策的必须目标的观点,是被西方经济思想洗脑彻底的结果。贺雪峰先生当前必须保护好小农经济的观点,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与要求相符合的。
        但是,贺雪峰先生与被他批评的持错误观点的人一样,没有明白,生产力进步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没有搞清楚经济增长的逻辑。
        一、说经济增长空间大,不等于说有经济增长能力。因为经济增长空间大指的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存在着(通过生产力进步实现)经济水平提高的空间。如果生产力进步不顺利,经济增长的空间虽然存在,却不意味着有经济增长的能力。所以,贺雪峰先生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经济增长能力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否定他们经济增长空间的存在,是没有懂得经济增长逻辑的第一个表现。
        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生产效率提高。我们都知道,小农经济的效率不高。也正因为小农经济的效率不高,才可以容纳很多的劳动力就业,也才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劳动力储水池。但是,保护小农经济的直接目的,也就不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而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这个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目的,最终还是要让小农经济这种低效率经济形式走向消失。而让小农经济走向消失的途径,必然的离不开城市化。因为城市经济的效率比农村经济要高是无可置疑的。
        三、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泛泛地说,城市化进程不能不顾客观形势的允许而【急于求成】是没有意义的。要明白的是,城市化率还很低,确实是中国经济增长空间还很大的表现。因为它意味着还可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可以脱离低效率经济活动,进入到高效率经济活动中去。虽然因为客观环境还不够完备,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但是不能因为不能【急于求成】,就否定城市化率低代表经济增长空间很大的逻辑。
        四、农民进城的规模不能过大,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与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接纳能力的关系决定的。贺雪峰先生不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却从保护小农经济的角度阐述城市化进程的不可【急于求成】,结论也许是正确的,前提却是错误的。如果简单地说保护小农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不是更应该看到,小农经济被保护会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欲望的降低,从而导致工资成本上升、经济竞争力降低、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这样的前景吗?
        五、贺雪峰先生说【国家将主要的工作重点用于发展经济,同时保持自然而然的农民可进可退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就成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而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又最终会带来高质量的中国城市化。】这段话的逻辑错误太明显了:
        【城市化】本身就是经济工作内容,所以【国家将主要的工作重点用于发展经济】当然可以表现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不存在【城市化】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的逻辑关系。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经济发展。
        说【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又最终会带来高质量的中国城市化】是颠倒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的是经济好,而并不一定要城市化。如果不需要城市化也能发展好经济,我们为什么要城市化?只有城市化可以让经济发展的更好,我们才要推进城市化进程。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逻辑吗?
        最后,我同意贺雪峰先生文章中结尾的这样一句话:【要警惕当前城市化中的激进情绪】。绝不能因为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过早实行农村土地彻底私有化。
  评论这张
 
阅读(36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